精准施策惠民生 安居圆梦促发展

——武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综述


住房公积金,根基于“积”、核心在“金”、目的为“房”。2024年,武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以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为主线,聚焦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在政策创新、服务优化、数智提升、风险防控上重点发力,扎实办好办实各项民生实事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威新实践的征程上继续书写人民满意的“高质量答卷”。

一、延伸宣传触角,持续扩大制度“惠及面”
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采取有效举措,持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和政策受益面,让更多群众享受公积金政策红利。一是多渠道宣传,夯实缴存基础。“线上+线下”多渠道、全方位开展公积金政策宣传,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资金使用率。线下通过集中宣讲、上门解读、房交会答复等方式深入机关、企业、楼盘、社区等人群密集区域宣传政策,现场解疑答惑;线上围绕公积金贷款、提取新政策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,在中心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体,以图文并茂、案例讲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住房公积金缴存、提取、贷款等政策使用方法和业务办理流程,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、快捷。全年新增归集资金20.04亿元,缴存人数达到10.56万人。二是多部门联动,推动建制扩面。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群众全覆盖的基础上,调查摸底未建制的企业单位,分类建立台账,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和上门回访;协调社保部门于2024年3月将企业员工建立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正式纳入武威市《劳动合同示范文本》,有力增强非公企业建缴公积金的执行刚性。同时,积极深化政银合作,充分发挥受委托银行点多、面广、量大等优势,有效调动银行参与企业缴存公积金积极性,着力推进公积金归集扩面工作。三是多举措惠民,助力灵活就业人员安居。持续加力推广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使用公积金,推动住房公积金缴存制度向青年人、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拓展。截止2024年底,全市自愿缴存者人数已达1.62万人,归集资金2.45亿元,落实政府补贴资金482.76万元;累计为842名灵活就业人员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2.86亿元,支持购房面积9.3万平方米。

二、优化政策供给,用心托举百姓“安居梦”

积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新形势,不断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,全力支持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,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一是贷款政策精准发力。通过调整缴存系数提高实际可贷额度、优化房屋套数认定标准、支持购买装配式建筑、星级绿色住宅及多子女家庭购房贷款上浮贷款额度、放宽异地贷款政策、推行商转公“顺位抵押”、下调贷款利率等措施,有效帮助缴存人解决购房资金难题。全年发放贷款1950笔7.67亿元,其中发放“商转公”贷款431笔1.55亿元,为借款人节约利息0.25亿元;发放异地贷款537笔2.2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77.59%、79.61%。二是提取政策惠民升级。调整优化新市民、青年人、农民工及多子女家庭租房提取;取消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提取频次限制,推行自由还贷;扩大加装电梯提取公积金政策支持范围,助力改善居住环境。全年共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1.53万笔13.95亿元,其中为3362名无房职工提取公积金4031万元用于支付房租。三是“又提又贷”持续推进。进一步优化公积金“又提又贷”使用方式,支持缴存群众即可提取公积金支付新建商品房首付款,又可同步申请公积金贷款,实现“首付+月供”双重支持,帮助解决购房资金筹集难的实际问题。新政实施以来,共办理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93笔1250.24万元。全年提取和贷款用于住房消费资金21.62亿元,支持购房面积22.5万平方米,分别占全市住宅商品房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的14.5%和22.4%,提取使用率69.6%。

三、数字赋能服务,跑出便民利企“加速度”

以推进数字公积金建设为抓手,聚焦群众急难愁盼,通过流程再造、数据共享、智能应用,推动公积金服务向“高效办”“无感办”转型升级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一是强化部门协同“一件事”。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,加力推进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落实落地,协同联动市场监管、社保等相关部门,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,压缩办理时限,提升服务效率,实现企业开户缴存、信息变更、职工退休提取“一件事、一次办”,提取资金“秒到账”。2024年,通过“一件事”专窗办理职工退休提取2567笔3.78亿元。二是深化流程再造“不见面”。全面落实公积金贷款购房“一件事”集成办理要求,强化数据共享应用,深化流程再造、系统集成改革,打通征信信息、婚姻登记、不动产、银行等部门数据壁垒,打造住房公积金贷款“不见面”审批服务新渠道,推动实现公积金购房贷款“一次申请受理、部门联动办理、结果自动反馈”的政务服务新模式,持续为缴存群众提供更加好办、易办、快办的公积金服务体验。三是实现跨域通办“零距离”。依托全国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平台,整合原有证明事项,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个人证明事项跨地域“亮码可办”,职工凭电子码即可异地办理账户转移、证明开具等14项业务,覆盖全国340个城市。设立“跨省通办”“省内通办”专窗,优化线上线下业务流程,13项服务事项全面落实,为群众跨域事项“就近办”“一次办”提供便利,实现异地业务“同城化”办理。

四、聚力风险防控,坚决筑牢安全“防火墙”

牢固树立底线思维,围绕“管好资金、用好资源”,多措并举有效防范安全风险,用心用情守护好缴存人安居“钱袋子”。一是强化多维动态数据监管。以全省“数据质量提升试点中心”建设为契机,在充分运用好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管平台、住建部电子稽查工具的基础上,建成集风险防控、审计稽核、电子化稽查整改系统于一体的智慧风险防控平台,实现对公积金政策落实、业务运行和资金安全的全方位检测,构筑“人防+技防”风险防控体系。全年累计处理问题数据2.4万条,数据质量合格率达99.59%。二是强化全流程闭环管理。聚焦贷款业务全周期风险,构建“贷前严审、贷中监测、贷后跟踪”的闭环管理体系。贷前严格审查核实借款人身份、征信、不动产等申请资料主体资格及交易真实性,从源头上规避风险;贷中严格执行“三级审批”制度,同时依托智慧风险防控平台对还款能力波动、抵押物价值异常等情形进行实时预警;贷后持续加大逾期贷款清收力度,针对不同逾期情形,实行分级管理、实时跟踪、持续跟进,全力做好“控逾降逾”。截止2024年底,全市逾期率0.07‰,逾期治理成效稳定保持在全省前四名。三是强化睡眠账户专项清理。全面开展长期封存账户清理工作,通过系统筛查、建立台账,采取电话核实、短信告知和发函联系等多种方式,分批清理,逐条销号,实现存量“应销尽销”,增量“动态清理”。行动开展以来,共清理睡眠账户819个,唤醒“沉睡”资金906.71万元。

中国式现代化,民生为大。2025年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、“十五五”规划布局之年。新的一年,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坚持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持续发挥好住房公积金“惠民生、保安居、促发展”的保障支撑作用,以“钉钉子”精神抢抓改革发展机遇,探索创新思维方式,积极适应发展新形势,着力提升行业新形象,主动融入武威新发展,使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、幸福感更可持续,为绘就“居者优其屋”的武威新画卷贡献公积金力量。


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